发布日期:2024-10-19 15:23 点击次数:59
继国产HPV疫苗、四价流感疫苗、狂犬疫苗企业宣布主动降价后,智飞生物站出来,打响了国内肺炎疫苗降价“ 第一枪”。然,自该疫苗获批上市,迄今才过去一年。
9月3日、4日,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继宣布,调整智飞生物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供应价格,由原价298元/支调整至209元/支,降幅约30%。
同HPV疫苗、四价流感疫苗一样,国内肺炎球菌疫苗竞争格局已然激烈。而智飞这一疫苗在去年8月底获批,是同市场中较晚上市的产品,为了争取更多市场空间,智飞采取了降价之举。
几天前,智飞生物发布了2018年以来最差的一份半年报:营收下滑25个百分点,净利润下降48个百分点。
财报中,更是透露了三大风险:
代理的核心产品九价HPV疫苗批签发量还在猛增,但转化为实际销量却愈发艰难,以至超量库存、超高应收账款的风险显而易见;核心代理产品需求疲软,自研产品尚未建立起强竞争力,难逃“价格战”,且两板块上半年销售状况均不理想;GSK两大单品的代理是潜在增量所在,但却受阻于对应适应证人群支付意愿不足、价格高昂、认知度有限,恐难复刻当年HPV疫苗销售神话。
投资者“嗅”到了智飞的“危险时刻”不易过去,信心不足直接投射于估值上:智飞一度高达3600亿元的市值,如今只剩530亿元,蒸发了3000亿元,且诸多投资者认为,这还未到真正的底部。
更值得思索的,是国内疫苗企业的命运。在诸多模仿式创新、“踩踏式”营销氛围中,市场的竞争,似乎已经红到发紫。2024年上半年 ,多家疫苗企业营收及净利均迎来大幅下滑,最高降幅约80%。
资本市场表现也不容乐观,三年时间,国内上市疫苗企业股价较最高点,平均下跌了80%,有的跌幅逾98%。
财报里的“灰犀牛”
事实证明,智飞靠代理打天下的逻辑,能在行业需求旺盛时走的顺风顺水,但一旦行业需求急转直下,来不及应对,遭遇“戴维斯双杀”的速度,也能快的让人猝不及防。
今年3月底,智飞退出千亿市值阵营。近1年时间,智飞股价下跌了50%,在这期间,疫苗“一哥”以可见的速度走向“落寞”。
先是2023年财报里,高达4200万剂的生物制品库存量刷新近年来最高纪录的同时,其销售量较上一年减少82.66%,生产量同比减少70.03%。
同期,智飞代理的四价HPV疫苗全年批签发量同比下滑26.27%,但九价HPV疫苗批签发量猛增136.16%,达3655万支,这样的增长情况,前所未有。上半年,智飞九价HPV疫苗的批签发量肉眼可见地还在大增,达1827万支,较上年同期增长24.48%。
但高库存,却迎来了整个行业历史性转折一刻。随着九价HPV疫苗简化接种剂次、推动扩龄接种及男性适应证上市,过去数年价格高昂的九价HPV疫苗跌落神坛,消费者端心理发生变化,甚至对其瞬间“祛魅”。
默沙东财报显示,其HPV疫苗60%-70%销售额来自中国,上半年共计创收47.27亿美元,同比增幅从去年的14%下滑至7%,主要是因中国市场销售额下降。作为默沙东在中国市场数年的九价HPV疫苗独家代理商,足以可见智飞生物的业绩窘境。
上半年,智飞生物营收达182.58亿元,同比下降25.31%;净利润为22.34亿元,同比下降47.55%。
其中,自主产品仅达5.5亿元,同比下降35.95%。
而主力仍倚赖代理产品(默沙东四价HPV疫苗、九价HPV疫苗、五价轮状疫苗、23价肺炎疫苗、灭活甲肝疫苗,以及GSK重组带状疱疹疫苗)。
GSK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今年3月才实现首次批签发(上半年批签发160.69 万支),表现主要仍看拳头产品HPV疫苗。
但上半年,智飞代理产品收入为 175.92 亿元,同比下降 25.4%。在营业成本同比下滑超22%的情况下,代理产品毛利下滑了9.91%,能从一定程度上,窥见核心产品HPV疫苗市场竞争加剧,需求明显下降,再一个是价格发生变化。
毛利下降,销售不理想,伴随的是高库存压力。截至今年上半年,智飞应收账款达254.72亿元,存货达156.53亿元,总计约411亿元。
2019年至2023年,智飞生物应收账款为44.37亿元、66.24亿元、128.68亿元、206.14亿元和270.59亿元。存货上,2019年至2023年分别为24.8亿元、34.1亿元、73.9亿元、80.2亿元和89.9亿元。
赚取“纸面财富”原本在疫苗行业不是什么稀奇事,大部分流动资产都在存货和应收账款中体现,且款项支付审批环节较多、付款周期较长。然而,智飞生物应收账款一路攀升至超高水平,存在业绩风险。
值得注意的是,销售代理是智飞的基因,接下来其关键逻辑仍是押注代理业务:带状疱疹疫苗及潜在尚未在国内获批的RSV疫苗。
今年上半年,智飞带状疱疹疫苗批签发为160.69万支,公司销售人员增至4749人,同比增长39.51%,以大力推动新品种放量。
不过,GSK这两大疫苗,面向的接种人群主力为中老年群体,疫苗支付意愿和市场认知度尚且不足,打造成下一个现象级爆品,仍需时间验证。
国内疫苗企业集体遇阵痛
2024年上半年,国内没有一款新型疫苗获批上市,也没有一款潜在重磅国产新型疫苗产品,坐等上市。
2024年上半年,国内二类疫苗几乎迎来“全员”内卷,“价格战”四处打响。降价的激烈战火,从二价HPV疫苗领域一直到流感、狂犬疫苗,接着是肺炎疫苗市场。
现象级产品HPV疫苗,价格战已杀至深处。国产二价HPV疫苗价格已降至几近一杯奶茶的价格。
主流二类疫苗之一——流感疫苗,市场也迎来“变天”。国药集团率先大降价,接着连续6年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第一的华兰疫苗,以及北京科兴,也纷纷加入降价大军。
这一次,国内肺炎疫苗市场价格战已被智飞生物打响。与国药集团类似,在并不具备先发优势的情况下,智飞率先发起价格战,以尽力抢夺市场份额,占据价格优势。
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,这些“明星”二类苗的价格战,最终到底能为自身争取到多大的增量?业绩已经说明问题。
上半年,多家疫苗企业交出营收、净利双降的半年报,甚至不乏净利润出现亏损。以HPV疫苗企业为例,万泰上半年营收下降67.19%,净利润下滑84.7%;沃森上半年营收下降33.88%,净利下滑62.53%。
过去数年,HPV疫苗之所以高居神坛,引众人争抢,很大一部分源自旺盛的接种需求,害怕超过接种年龄限制的焦虑感,叠加有限的签发量。但当高价HPV疫苗的光环褪去,低价苗率先成为夹缝中生存的“牺牲品”。
潜在市场空间,也是不乐观的。基于人口结构原因,HPV疫苗适龄接种人群数量将有一定下降。另在市场增长空间上,还要考虑免疫政策等造成的影响。
除此之外,康泰生物、欧林生物等多家疫苗企业,也迎来了业绩增长和股价增长的困境。
整体来看,新型疫苗在中国陷入了“水土不服”,外资企业纷纷“隐退”,本土企业普遍业绩下滑。
三年的周期,国内疫苗企业历经大起大落,虽然行业在过去三年取得了飞速发展,但很多疫苗企业尚处于依赖单品发展的阶段,且从“me-too”阶段走过来的疫苗企业们,在自主研发新型创新疫苗、多联多价疫苗,以及新技术崛起对老疫苗的迭代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与创新药相比,国内新型疫苗其实还需要更多的长期投资,甚至是国家层面主导的投资,有些产品可能需要20、30年后才有新产品上市。在这一过程中,最为煎熬的就是企业网上免息股票配资,但弥补具备高准入门槛的新型疫苗缺口,是他们要去坚持做的事情。